![](https://static.wixstatic.com/media/c244ba_9e54321e36ba41be92c9969420802da4~mv2.jpeg/v1/fill/w_460,h_374,al_c,q_80,enc_auto/c244ba_9e54321e36ba41be92c9969420802da4~mv2.jpeg)
2022,是我今年個人職涯很大的改變轉換,
在今年我決定專注自己的事業上,
音樂、設計、療癒... 藝術延伸的整體。
xx
在我們的人生會經歷到小孩 / 成人 / 賢者階段,這不是絕對的進程,因為有些人可能終其一生都停留在孩童心智,而這個階段也是發展智慧與未來面對人生各種面向很重要的培育。
如何愛人愛自己建立安全感、責任感;
如何在保有孩童的純真與創造力拓展至成熟的完整領導特質與慈悲,享受生命..等等。
因此常常在孩童時期被壓抑的人格,被父母或其他大人主宰的決定,甚至是喜歡的食物都是被選擇時,常會代償成其他的信念,例如成癮症、缺乏同情、社交困難等等,
當然,這不是絕對的一比一兌換,因為成長階段我們會不斷學習,經由同儕社交關係,長輩給予的(正面負面)範本去不斷形塑每一個年齡的自己;
也沒有絕對的成人賢者都是最高最好的,因為三個階段都是相輔相成在每一個關係需要的對應,例如成人的負責任,真誠與互相幫忙,偶爾也會八卦但是以個人經驗來分享給與成長;賢者熱愛世界,慈悲,讓身邊的人成為更好的人...等等。我們會努力成為賢者的路上,也需要時時回頭療癒自己的內在小孩;成為更好的大人時,也時時保持對人性的感激與理解不批判。
外圈:熟人,偶而互動的人,有時家人也會在這裡。
中圈:常互動的人,例如朋友同事。
內圈:最信任的人,造物主、自己、靈魂伴侶、家人、夥伴。
在我回顧我的關係圈後,與其放置誰在我的內圈裡,我更重視的是特質:真誠與同理心,愛與創造力...等等,而這樣的特質是一種平衡與相互提升。
在這幾年在與人相處時,我更珍惜的是如何與這個人用我們的才華創意理解語彙共事,更甚於他週末要去哪裡玩跟誰在一起,又或是我更珍愛那份心靈相通共同成就的整體,而這樣的關係會讓我們走得更長久。
Art : Marc Chagall - The Birthday,1915
Comentários